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

回覆同學來信:失去對特教的熱忱

老師,您好
我現在是大一下就讀特教系的學生,但是我開始迷惘,特教系到底適不適合我?
剛好搜尋到這個網頁,希望老師可以給我一點想法!

經過一學期的課程和志工服務,我發現每次志工服務結束後,我的心都好累好難過,變得很沒熱忱,我在想「熱忱」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當缺乏了熱忱,就會影響教學和想法,也會間接影響了孩子們,沒了熱忱,又如何當一位特教老師呢?

現在這樣的我,是不是應該要轉換跑道?

期待您的答覆

********************************

謝謝同學的來信。大一的特教系同學已經在思考熱忱這件事,是很不得了的反思。

如果我們把熱忱解釋為很想做一件事的熱情和衝勁,我們先把你熱忱的對象分成兩部份:服務身心障礙學生和讀特教系。

在不容易找到薪水和待遇都不錯的工作的今天,我有不少學生讀特教系是因為畢業以後可以有份穩定的工作,家長也希望兒女做老師,學生自己又不排斥教書,加上特教老師的缺好像比較多,也覺得服務身心障礙學生是件好事,所以選擇唸特教系。不見得有熱忱,可是也沒有討厭,目標放在自己畢業後的穩定人生,可以追求其他自己想要的生活重心。因為如此,就把這四年當做必要的過程,遇到痛苦,無聊,荒謬的事情時,跟自己說這是必要的,就算曾經有想過:『這是我想要的大學學生生活嗎?』也會說服自己:『為了未來,我一定要熬過去』。這個熬過去的過程也會帶給這些學生生命的意義。

也有不少學生在特教系非常不快樂,她們也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可是知道不想繼續下去,早點知道的同學就轉系/學。因為種種原因不能馬上放棄特教系的同學決定讀到畢業以後再轉換跑道。這個決定的過程就是一種學習,學習認識自己,學習認識障礙,學習和跟自己不同的人/被社會以不同眼光看待的人相處,學習認識教育,學習到台灣目前教育/特教的現況。這個學習放棄和改變的過程也是有意義的。

我猜你想說的是:在特教系學習和參加服務活動後心情很糟糕,因此懷疑自己是不是失去服務身心障礙學生的熱忱。也在思考,如果沒有熱忱了,是否要找別的科系來唸?

我想問:心情很累很糟糕的原因是什麼?以下只是可能的例子。
活動準備的時間太多?
課程太無聊?
和自己想像的特教差太多?
不欣賞有些老師?
作業太難?
沒有成就感?
覺得自己做的跟想達到的目標差很多?
不知道怎麼和身心障礙人士相處?
和同學想法衝突?
參加活動時,覺得自己被逼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如果是以上的原因,不代表你失去原本的熱忱,只是你心中的熱忱被這些事情遮蔽起來了。我知道這聽起來真是老掉牙,回想一下,當初你的熱忱怎麼來的?應該是發生了一些事請?讓你感動的事請?讓你覺得服務身心障礙兒童是有意義的事請?

也許你也發現當初的熱忱和想法是建立在你現在已經不能接受的理由上?
唐氏症小朋友好可愛喔!其實一點都不可愛?
跟孩子在一起一定很療癒!其實一點都不療癒?
特教是個助人的工作!其實在特教現場看到太多醜陋的現象?
特教老師都是很有愛心的人!其實親眼看到老師以不適當的方式對待沒有口語的學生因為她們不會回家告狀?
能為孩子帶來改變很有意義!其實我無法改變學生?

我不知道你的想法,我也沒有答案,我可以跟你說我為什麼要留在特教系。除了因為這是一個有薪水的工作之外,還因為:

台灣對身心障礙人士的歧視很深,很多身心障礙人士和她們的家長也覺得自己/自己的家人有障礙,不如『正常人』,我被歧視的感覺很糟糕,可是可以接受/了解。

台灣社會對人的尊重大多是建立在金錢和權位上,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人就沒有價值。我想跟未來願意服務身心障礙學生的特教系學生說我們沒有比別人厲害,沒有比別人多愛心,沒有比別人多耐心,不過我們受了一些專業訓練,比較知道如何讓有身心障礙的學生發揮她們學習的潛力,讓別人也能更認識一個簡單的概念-我們需要尊重所有的人,不管她們對社會的貢獻是什麼。最希望能透過教育未來的特教老師,請她們示範給身心障礙人士身旁的人看如何和身心障礙人士互動。大部份的人對障礙有很多的誤解和刻板印象,可是沒有跟他們互動的機會,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有歧視。知道並改變自己和身心障礙學生的互動模式,也許可以稍稍增加『正常人』對身心障礙的了解和尊重。

寫到這裡,我發現我選擇特教是因為我對身心障礙有個想法,這個想法讓我想要做一些事。我不確定這算不算是熱忱。

如果你還想從事和身心障礙有關的事,不一定要讀特教系。還有別的科系可以考慮。
如果你對服務身心障礙學生有疑慮,也不見得要離開特教系,留下來反而會因為不同的接觸經驗而能夠幫你澄清自己的想法。

還有,我相信人會因為環境和所接觸的人而改變。現在的你和明天的你也許就不一樣了。對事請的看法也會改變。只要你繼續反思,你就會改變。我相信你做的決定一定是最好的決定。

你的來信讓我把一些想說卻還沒說的心情總算說出來了。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