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致王婉諭委員,討論有關「台灣台語」的想法

王委員您好,
很冒昧寫信給您。我是語言治療背景,服務在語言、溝通方面需要支持的兒童及成人,目前的工作為訓練未來的語言治療師及特教教師。我一直很支持你為兒童權益倡導,也希望您繼續為兒童及身心障礙人士發聲,因為兒少和身心障礙者的聲音比較不容易被聽到,需要您的大力倡導。
前幾天看到您提議把台灣閩南(福建、河洛,福佬語)語改為「台灣台語」王婉諭:閩南語改「台灣台語」,很想跟你分享我的想法。
我是語言專業,很喜歡學習語言,也很喜歡研究語言。記得在美國學習語言發展的時候,讀到「國家/標準語言」和「地方語言」唯一的差別是[國家語言」背後有一支軍隊(A language is a dialect with an army and navy)。心裡相當震撼。原來所有的語言都是平等的,值得尊重的,沒有任何一個語言可以代表一個國家。以國家為名,可以稱為「國語」的語言原來是政治勢力運作的結果。因此我在上課的時候,以「台灣華語」稱呼以前我們說的 「國語」,以「台灣閩南語」稱呼以來自福建漳州、泉州的各種語言,也尊重這些語言的源頭。當然在台灣,我們還有眾多原住民族的語言,世界到處都可以聽到的客語,更不要說從世界各地來的新住民他們說的語言。
我希望您建議「台灣台語」並非要把這個語言變成國語或是官方語言,因為我相信你有多元文化的素養,尊重所有語言都是平等的,可是如果我們把一個語言稱為「台語」,顯然是「台灣的(唯一)語言」的意涵,這跟「台灣華語」,「台灣客語」非常不同,似乎把「台灣閩南語」升級為「台灣台語」,做為代表台灣的語言。其他語言都不是「台灣的(唯一)語言」。
把「台灣閩南語」稱為「台灣台語」就可能是因為所謂的「台灣台語」背後有支強大政治軍事力量的的閩南沙文主義者,覺得自己可以代表台灣,忘記了在台灣,還是有人不會說「台灣台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說「台灣台語(福建話,漳州話、泉州話、Hokkien)」的人也並非台灣人,或是來自台灣。

「王婉諭也質疑,閩南語(台灣台語)是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卻沒有專責機構推動?」王委員長期為少數發聲,這次質詢卻以代表相對多數來爭取更多資源,是否和您一貫的為少數發聲的主張有所違背?我非常同意文化部長李永得的回應。「李永得說,多元文化的意義,是對於弱勢的文化,國家要用更多資源支持。他認為台灣台語若要推動專責機構,如建置台灣台語語言發展中心,可能會出現更大的困擾。」也許是因為李永得為客家人,了解語言少數的想法?

最後跟你分享我的學生對語言的想法。希望可以給您參考。謝謝。語言都是平等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