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訪問認真的學生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一位超級認真的學生準備以四年的時間完成特教系學業,修完輔系,還要拿到師資培訓課程的證書。一個學期修了30個學分! 我用他的故事來提醒學生讀書和玩樂不是互相排斥的。如果只會把讀書學習當成障礙,痛苦完成一關又一關,不只自己沒能享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以後當老師,也可能只會用同樣的方式來看待學生的學習。形成惡性循環。

今天我跟他談了一下。發現我錯怪他了。他告訴我他知道四年可能不夠,也不排斥以五年的時間完成學業。 不過他想挑戰自己,想要試試看四年認真努力,有沒有畢業的可能。他享受的樂趣是知道在密集的唸書過程中,今天的自己似乎比昨天的自己多了些變化, 變得更好了一點,他也享受讀書的過程。

不過他也承認,目前30個學分還是重了點,沒有足夠的時間完全預習。至於複習,作業,應該還可以勉強應付。

他也跟我保證,他自己相當清楚自己的個性還有做事的方法,所以他想挑戰自己的的能耐。這也是快樂的來源之一 - 突破自己的極限。 對他未來的學生,他一定先會從瞭解他們的學習方式開始,設計不同的教學和學習方法。不會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跟他一樣,以挑戰的方式來對待學習。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學生來信: 語言是平等的,我們是學生的倡議者

老師 您好:
之前上課的時候老師說的一些話影響我很深!
我從以前就知道人是平等的,無論種族、性別、國籍或其他因素
但上完老師的課我才發覺語言也是平等的!!!

以前的我雖然沒有明確的想法,但潛意識裡覺得語言也有階級之分
若是聽到朋友說英語、法語、德語說得很流利,就會覺得真厲害!
但反之,若他說的是越南語、印尼語等等,就不太會有這種感覺
甚至會有「你為什麼不學別的語言要學這個」的想法

在上了老師那堂課後我認真地思考過
語言真的是平等的! 沒有階級之分!
以前的觀念真是錯得很離譜

會想寫這封信告訴老師,是因為我在實習時遇到一位學生
她的媽媽是越南人,也曾在越南讀過一段時間的小學
所以能說中文也能說越南文
但她似乎沒什麼自信,對於自己的家庭背景很自卑

今天因為一些因素她在輔導室寫作業時,跟我聊天中談到這件事
她說:「老師我看不懂國字,因為我媽媽是越南人」
她說得很小聲,好像很怕其他人聽見,讓我覺得很心疼
於是我說:「真的嘛!!!我一直都想去越南玩耶!!!那你會不會說越南話?
她害羞地說:「我會說一點點,但是不太會寫」
我表現得超級驚喜並說:「你會說越南文!!好厲害!!!你比其他的同學會多一種語言耶!!!
她的眼睛瞬間亮了,在對話過程中感受到她的自信一點一點地建立起來
還開始教我怎麼說越南文(雖然我怎麼唸都念不好一直被她糾正,但她看起來很開心)
看到她心境上的轉變讓我好感動!

我想老師教給我「語言是平等的」這件事真的很重要
如果沒有從老師點出這件事,我也不會重新思考我替語言所設定的階級
更不會打破這些階級,平等地看待每一種語言

希望老師能在上課時繼續提出這樣的觀念(如果老師還沒打算轉換跑道的話)
因為這對我非常有幫助!對未來遇到的學生、家長也會是很大的力量!
如果有機會我希望我也能為學生們建立這樣的觀念
謝謝老師教給我這件事!

*(老師的回信)

謝謝你寫信給我。我看完了以後眼眶竟然有一點濕潤。感動有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你願意花時間跟我分享你的感想和感覺,真讓我非常感動。我目前完全沒有換跑道的打算,就是因為我要繼續等學生寄給我這樣的信。

第二的感動是你主動鼓勵學生,也讓她知道會越南話是優勢,不用為此自卑。讓她眼睛由黯淡轉為明亮。做老師的幸福時刻也不過如此。

Is it OK if I share your letter with my students?
Nothing is more effective then real-life experiences and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haring. 

*(學生回信)

我從老師這邊得到的是書本學不到的,很重要的觀念!
一定要將這份感謝與感動傳達給老師的!

老師如果需要分享的話當然沒問題!
希望有更多像之前的我一樣,潛意識裡認為某些語言也有階級之分的人
在聽到老師的分享後重新建構自己對語言的價值觀

在實習的時候感受到教學現場的各種疲憊、無奈及失望
但只要學生一點點的改變就足以讓我感動好久
本來已經打算走其他路,現在卻又開始重新思考了
好掙扎啊!!!!對教育真的又愛又恨
恨的是教育體制跟行政,愛的學生能因為我而獲得一些些力量
如果未來老師這個職業真的能專注在教學而不被行政所絆手絆腳
我想我應該會毫不遲疑地當起老師吧!

抱歉又打了這麼多,突然的有感而發
再次謝謝老師! 我也會盡我所能地到處跟學生、老師分享這個觀念的!
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像她一樣的孩子,對自己的出身及語言感到驕傲

*(老師回信)
謝謝你, 謝謝你。
你才剛到學校實習,就馬上看到了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體制和行政,也很幸運的(真的!)看到學生因你而改變。

我自己幾個外甥和外甥女在這樣的體制下對學習已經喪失興趣,也不覺得自己有能力學習。唯一讓他們念書或是繼續留在學校裡的原因是他們知道必須要畢業,快快脫離苦海。看到四個本來小時候開開心心跟我一起玩,讀書的孩子變成眼神冷漠,憤世嫉俗的青少年,覺得念書是可笑的,老師是可怕的,我很生氣! 也無奈!

很多家長認為的好老師竭盡所能讓學生彼此競爭,看誰考試分數高。我們大多沒想到這樣短視近利的教育方式不是把學生壓成扁扁的,膽怯,卑微的小人,就是自大,以為成績好,考上第一志願,就可以大大方方歧視別人的小人。因為很多老師是這個體制的勝利者,他們用以前自己成功的經驗重複用在學生身上。並不覺得有問題。

我們小小的一個關注的眼神,輕輕的一聲讚美,常常給學生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 我們的學生就不會被我們的教育體制壓榨或犧牲掉。我看過你上課, 你都做到了! 我相信你也會繼續下去,最勇敢的人就是知道體制有問題,不因為自己目前沒有辦法改變體制而退縮,而是你相信,即使在這麼糟糕的環境下,你還是可以依你對教育的想法和做法來教學生,也看到學生的改變。

你們學校有熱情的老師嗎? 趕快去認識他! 一個人覺得無力的時候,另外一個人的支持或分享會讓你的力氣回來! 歡迎你常常給我寫信!

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學習不是障礙賽




我在特教系教書,也擔任一年級學生的導師。在跟著大一新生一起熟悉特教系的學習時,發現一些我不太能理解的現象。

特教系學生從大一上學期開始就有滿滿的專業科目等著他們,科科都是必修。加上體育、通識課,外語課,國文課,學習服務等,大部份的大一學生第一學期就修了24個學分。學生跟我說上了大學好像還是覺得在上高中,選課的自由不多,星期一到五,每天都有特教系必修的專業科目,像是特教導論、溝通障礙,聽覺障礙等。天天課都是滿堂。到了下學期,有些同學竟然修了27或是29個學分。特教專業科目需不需要從大一就開始上? 特教系需要那些 『專業科目』? 我們要訓練什麼樣的特教老師? 修了這麼多從傳統障礙類別出發的專業科目可以幫助學生成為優秀的特教老師嗎? 這些問題跟特教理念還有個別特教系為學生設立的目標有直接關係,不在這裡討論。我要探討的現象是有些學生一學期修28個學分或是31個學分,在一堂課通常是2-3個學分的情況下,30個學分就等於是一星期有12-15個課,有30個小時/節。除了到教室上課,學生一星期需要花至少兩個小時的時間來為每一個科目預習、複習、做作業。十五個科目要花上至少30個小時的準備時間。那些需要打工、參加社團、運動的同學怎麼辦? 他們可能沒有時間好好吃飯、睡覺了。

這個超修學分的現象不只在特教系有,教育學院的教育系,體育系學生都有。今年在我的特教導論課上就碰到7位修了超過30個學分的同學。他們的出現也讓我們本來45人的班一下變成52人。要不是因為我在還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時候就答應他們來上課,現在如果拒絕讓他們來,就對不起他們,所以不能不收。其實是不應該答應他們來上課的。因為這樣一來,即使他們達成修了30幾個學分的心願,只會讓他們越加享受不到學習的樂趣。

下學期開始,我要好好把關,不會輕易讓修這麼多科目的學生來加選我的課。各位同學,原因請容我緩緩道來。

我發現這些學生除了本系的科目之外,因為修輔系,國中小學師資培育課程,增加了需要修習的學分。不管是為了什麼原因,願意學習總是好事,多拿個學位或是證書也不是壞事。只是學生還是希望能在四年內畢業。這樣的希望讓學生個個成為超級跳欄障礙賽的好手,每個學期都在思考如何把這一學期的課表塞滿,為自己在學習的路上豎立起一道道的高欄,每堂課就是一道必須要咬牙跨越的障礙,快速衝越一個過去,下個高欄馬上就迎面而來。
我相信有些同學是想混過四年,雖然修了很多學分,可是只要勉強過關即可,不太在乎學習的表現或是有沒有學到東西。30個學分和13 個學分讀起來差不多。我們班上有位同學卻不是這樣。 他對自己的未來很有計畫。除了本系的課程,他還修了輔系及普通教育師資培育課程。問他為什麼要這麼辛苦,修了31個學分。沒日沒夜地唸書,每天跟課本賽跑,上課時眼睛也睜不開,腦筋也不靈光,晚上也睡不好,這樣讀書有什麼意義? 況且這種趕不停的唸書方式也阻止我們思考或反省,等於是自己主導的填鴨式教育,只要考試考過,作業做完就把一門課解決了,跨過一個障礙,往下個障礙邁進。國高中階段為了考試而唸書,沒有選擇的餘地,到了大學還這樣,究竟是為什麼?

他皺著眉頭,似乎與我有同感,但又無奈地說如果要在四年內畢業,就得要這樣。他決定在這四年不玩,不打工,不參加社團,好好把近200個學分修完。

他的回答隱藏著兩個大部分台灣學生對學習的看法。

第一,學習本來就不好玩。學習也不可能好玩。學習跟玩時互相排斥的。
在考上大學之前,我也是保持著這種看法,國高中以考試為主的教育當然沒有樂趣。能撐過來就很萬幸了。直到我進了外文系,在老師的帶領之下閱讀英文小說和劇本,在享受故事之餘,還有些不可思議的幸福感。以前國中在上課時讀小說,是把書放在抽屜裡,偷偷瞄著看。還被老師抓到,把我借來的書給沒收了。現在唸了大學,竟然可以光明正大,把書擺在桌上,跟老師,同學一起討論故事,對書中人物品頭論足。讀外文系很好玩啊! 上會話課時,跟老師同學用英文演戲,吵架,演講時跟同學介紹我有興趣的事物,很好玩啊! 當然有些課沒那麼喜歡,可是總體來說是愉快的。到了美國之後,開始體會動腦思考的快樂。本來對事情的刻板概念,像是對成績的執著,在美國漸漸覺得不那麼重要了。反而是和同學討論的時候,聽到不同的想法,受到了衝擊,得到了啟發,覺得學習真是快樂。快樂是要花時間去體會的,思考的快樂更是需要自己讀很多的書,和同學一起友善辯論才能享受到。

第二,多唸一年大學不是好事。 
如果是因為經濟壓力,想要把師資培訓學程,輔系,本系一起在四年內修完,就可以早一點賺錢,幫助家人,我可以了解。可是不是每位學生都有同樣的難處。我們這位認真的同學不願意延長修業時間,也許是把讀大學當做一個必經的義務,或跟上一個看法有關,反正讀書痛苦,為什麼還要多讀一年,延遲這個痛苦的過程? 而且『延畢』似乎是個負面的詞,沒能在四年內畢業,有些丟臉,能避免,就避免。

當這些有志於教育的同學辛辛苦苦在四年之內畢業,沒有享受過一天學習的快樂,就開始到中小學裡教書。你能想像他們可以為孩子創造快樂學習的環境嗎? 我很懷疑。我們常常不瞭解為什麼在學校裡面有為分數汲汲鑽營的老師,他們不在乎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只在乎誰的考試分數高,誰的考試分數退步?要怎麼懲罰或羞辱考試考不好的學生,所以他們下次會考好一點。他們相信學習就是背書考試過關升學。這些老師怎麼來的? 很有可能是從來不知道學習的快樂的大學生變成的。

這些老師對教學沒有興趣,因為他們以為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考試成功。這樣根本不用教學,只要讓學生一直考試,複習考試題目就好。學習到最後就等於分數。這些老師對拿高分這件事有興趣,也讓學生誤以為學習就是考試拿高分,考高分的科目就是他們有興趣的科目。學生根本沒有機會去發掘他們除了考試之外的潛力或能力。一直到了大學,學生還是用如此的心態面對學習。沒有機會發掘他們在積極讀書,集滿學分畢業之外的可能。

各位同學,也許我誇張了一個學期修30幾個學分的可怕。可是,這麼多的學分即使是神仙也應付不來的。我更擔心的是同學會因為學習或時間的壓力而開始投機取巧。做出不道德的事。如此的惡性循環,對自己,對師長,對你們未來的學生都沒有好處。請同學重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