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學習不是障礙賽




我在特教系教書,也擔任一年級學生的導師。在跟著大一新生一起熟悉特教系的學習時,發現一些我不太能理解的現象。

特教系學生從大一上學期開始就有滿滿的專業科目等著他們,科科都是必修。加上體育、通識課,外語課,國文課,學習服務等,大部份的大一學生第一學期就修了24個學分。學生跟我說上了大學好像還是覺得在上高中,選課的自由不多,星期一到五,每天都有特教系必修的專業科目,像是特教導論、溝通障礙,聽覺障礙等。天天課都是滿堂。到了下學期,有些同學竟然修了27或是29個學分。特教專業科目需不需要從大一就開始上? 特教系需要那些 『專業科目』? 我們要訓練什麼樣的特教老師? 修了這麼多從傳統障礙類別出發的專業科目可以幫助學生成為優秀的特教老師嗎? 這些問題跟特教理念還有個別特教系為學生設立的目標有直接關係,不在這裡討論。我要探討的現象是有些學生一學期修28個學分或是31個學分,在一堂課通常是2-3個學分的情況下,30個學分就等於是一星期有12-15個課,有30個小時/節。除了到教室上課,學生一星期需要花至少兩個小時的時間來為每一個科目預習、複習、做作業。十五個科目要花上至少30個小時的準備時間。那些需要打工、參加社團、運動的同學怎麼辦? 他們可能沒有時間好好吃飯、睡覺了。

這個超修學分的現象不只在特教系有,教育學院的教育系,體育系學生都有。今年在我的特教導論課上就碰到7位修了超過30個學分的同學。他們的出現也讓我們本來45人的班一下變成52人。要不是因為我在還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時候就答應他們來上課,現在如果拒絕讓他們來,就對不起他們,所以不能不收。其實是不應該答應他們來上課的。因為這樣一來,即使他們達成修了30幾個學分的心願,只會讓他們越加享受不到學習的樂趣。

下學期開始,我要好好把關,不會輕易讓修這麼多科目的學生來加選我的課。各位同學,原因請容我緩緩道來。

我發現這些學生除了本系的科目之外,因為修輔系,國中小學師資培育課程,增加了需要修習的學分。不管是為了什麼原因,願意學習總是好事,多拿個學位或是證書也不是壞事。只是學生還是希望能在四年內畢業。這樣的希望讓學生個個成為超級跳欄障礙賽的好手,每個學期都在思考如何把這一學期的課表塞滿,為自己在學習的路上豎立起一道道的高欄,每堂課就是一道必須要咬牙跨越的障礙,快速衝越一個過去,下個高欄馬上就迎面而來。
我相信有些同學是想混過四年,雖然修了很多學分,可是只要勉強過關即可,不太在乎學習的表現或是有沒有學到東西。30個學分和13 個學分讀起來差不多。我們班上有位同學卻不是這樣。 他對自己的未來很有計畫。除了本系的課程,他還修了輔系及普通教育師資培育課程。問他為什麼要這麼辛苦,修了31個學分。沒日沒夜地唸書,每天跟課本賽跑,上課時眼睛也睜不開,腦筋也不靈光,晚上也睡不好,這樣讀書有什麼意義? 況且這種趕不停的唸書方式也阻止我們思考或反省,等於是自己主導的填鴨式教育,只要考試考過,作業做完就把一門課解決了,跨過一個障礙,往下個障礙邁進。國高中階段為了考試而唸書,沒有選擇的餘地,到了大學還這樣,究竟是為什麼?

他皺著眉頭,似乎與我有同感,但又無奈地說如果要在四年內畢業,就得要這樣。他決定在這四年不玩,不打工,不參加社團,好好把近200個學分修完。

他的回答隱藏著兩個大部分台灣學生對學習的看法。

第一,學習本來就不好玩。學習也不可能好玩。學習跟玩時互相排斥的。
在考上大學之前,我也是保持著這種看法,國高中以考試為主的教育當然沒有樂趣。能撐過來就很萬幸了。直到我進了外文系,在老師的帶領之下閱讀英文小說和劇本,在享受故事之餘,還有些不可思議的幸福感。以前國中在上課時讀小說,是把書放在抽屜裡,偷偷瞄著看。還被老師抓到,把我借來的書給沒收了。現在唸了大學,竟然可以光明正大,把書擺在桌上,跟老師,同學一起討論故事,對書中人物品頭論足。讀外文系很好玩啊! 上會話課時,跟老師同學用英文演戲,吵架,演講時跟同學介紹我有興趣的事物,很好玩啊! 當然有些課沒那麼喜歡,可是總體來說是愉快的。到了美國之後,開始體會動腦思考的快樂。本來對事情的刻板概念,像是對成績的執著,在美國漸漸覺得不那麼重要了。反而是和同學討論的時候,聽到不同的想法,受到了衝擊,得到了啟發,覺得學習真是快樂。快樂是要花時間去體會的,思考的快樂更是需要自己讀很多的書,和同學一起友善辯論才能享受到。

第二,多唸一年大學不是好事。 
如果是因為經濟壓力,想要把師資培訓學程,輔系,本系一起在四年內修完,就可以早一點賺錢,幫助家人,我可以了解。可是不是每位學生都有同樣的難處。我們這位認真的同學不願意延長修業時間,也許是把讀大學當做一個必經的義務,或跟上一個看法有關,反正讀書痛苦,為什麼還要多讀一年,延遲這個痛苦的過程? 而且『延畢』似乎是個負面的詞,沒能在四年內畢業,有些丟臉,能避免,就避免。

當這些有志於教育的同學辛辛苦苦在四年之內畢業,沒有享受過一天學習的快樂,就開始到中小學裡教書。你能想像他們可以為孩子創造快樂學習的環境嗎? 我很懷疑。我們常常不瞭解為什麼在學校裡面有為分數汲汲鑽營的老師,他們不在乎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只在乎誰的考試分數高,誰的考試分數退步?要怎麼懲罰或羞辱考試考不好的學生,所以他們下次會考好一點。他們相信學習就是背書考試過關升學。這些老師怎麼來的? 很有可能是從來不知道學習的快樂的大學生變成的。

這些老師對教學沒有興趣,因為他們以為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考試成功。這樣根本不用教學,只要讓學生一直考試,複習考試題目就好。學習到最後就等於分數。這些老師對拿高分這件事有興趣,也讓學生誤以為學習就是考試拿高分,考高分的科目就是他們有興趣的科目。學生根本沒有機會去發掘他們除了考試之外的潛力或能力。一直到了大學,學生還是用如此的心態面對學習。沒有機會發掘他們在積極讀書,集滿學分畢業之外的可能。

各位同學,也許我誇張了一個學期修30幾個學分的可怕。可是,這麼多的學分即使是神仙也應付不來的。我更擔心的是同學會因為學習或時間的壓力而開始投機取巧。做出不道德的事。如此的惡性循環,對自己,對師長,對你們未來的學生都沒有好處。請同學重新考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