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高雄人行道上機車最大













我住在高雄。剛剛搬來的時候,常常看到機車騎士風馳電掣騎上人行道,闖紅燈, 大方逆行,停在斑馬線上,霸佔人行道,阻擋行人使用馬路。也看到在人行道上的行人小心翼翼地讓機車先過。為了這件事情,我寫了幾次信給交通大隊和市長信箱。也在一次碰見副市長的機會中跟他提了,大家都說會加強取締,可是我一次也沒看到交通警察先生小姐執法。

也去了派出所,問值班警察,到底機車騎上人行道是否違法? 當然違法啊,警察先生認真的回答。那為什麼到處都看到機車騎士違法呢? 唉,我們人力有限,沒辦法做這麼多。你可以照相,把相片直接寄去有關單位檢舉。

我聽了這位警察的話, 照了幾張相片,又寄去交通大隊和市長信箱。回信也是跟以前一模一樣,說是會加強取締。再去信表達我的不滿時,承辦人員要我到顧客滿意度調查那一頁,去反映我的不滿。 我也照做了。當然沒人理我。

在高雄一年多了,每天看到機車橫行無阻,只要騎得上去的地方都看得到它的蹤影,中正路上幾段鋪上漂亮馬賽克的人行道也被經常造訪的機車壓得破碎。住久了也才發現,機車製造的噪音和空氣汙染更是高雄居民習以為常的事。也許大家都已經習慣在這麼吵雜的環境中生活,似乎沒有人在乎噪音帶來的副作用: 損害聽力,干擾情緒,影響睡眠品質等。更沒有人願意提醒大家機車廢氣是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好了,看到這裡,你也許會問,機車最大跟特教有什麼關係? 有很大的關係。前一陣子,特教系一位同學騎機車在人行道上擦撞到一位行人。這位未來的特教老師竟然怪這位行人走路不好好走! 我們能怪這位在高雄長大,每天看到別人騎機車上人行道,以為機車可以跟行人共享人行道的同學嗎?

特殊教育是因為法律規定身心障礙學生也有受教權而產生的一個職業。如果我們沒有法治的概念,我們永遠不能成為專業的特教老師,不管你的板書再漂亮,教學計畫多完美。特殊教育老師的專業精神之一就是為了倡議孩子的受教權,也要鼓勵孩子為自己或他人的權益發聲。最簡單的行動就是注意到非法或不公義的事情的時候,要能夠站出來,告訴自己和別人, 這件事是不對的!

當整個社區,包括政治人物和負責執法的員警,都對機車違法的事情不聞不問的時候,或是習以為常,沒有感覺的時候,我們在教我們的孩子: 機車可以霸凌行人,因為機車才是老大。

人行道是屬於行人的,是為了保護行人的路權而設置的,即使畫有停車格,也請把機車牽上來停車。如果要行人為了自己的安全,被迫在人行道上讓路給機車,自己被擠到路邊,這是極端荒謬的事。請機車騎士把人行道還給行人吧! 讓高雄市民一家大小可以在寬廣的人行道上自在地陪長輩散步,走路上學,跟著孩子騎腳踏車,追蝴蝶,也教我們的孩子尊重別人的權利。謝謝大家。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當拒絕性騷擾的標語無所不在


先說聲抱歉,我不知道這個現象的始末,可是這個正在進行的現象反映出台灣社會對性騷擾的觀感和也許是未經考慮過地持續扭曲或是複製性別刻板印象。



去年九月回台灣教書,很快就發現校園裡到處都貼了『禁止性騷擾』的大小海報及標語,有些海報或貼紙上還有通報性騷擾的電話號碼。不只如此,公家機構大門上的跑馬燈,台鐵車廂裡的跑馬燈,也常看見『防治性騷擾』,『拒絕性騷擾』之類的宣傳標語。
看到這麼頻繁出現的海報,我的第一個反應是: 原來在台灣,性騷擾是經常發生的事,就因為太常發生了,我們一定要隨時小心,因為色狼就在你我身邊。先不管這是否屬實,這些海報的確是在提醒我們下一個性騷擾的受害者很可能就是自己。當然男女生都有可能成為性騷擾的受害者,在台灣,女生還是受害的大宗。這樣的警告也讓身為女性的我更加對自己的處境感到憂心,要時常防範他人,也就複製了男生是合理獵豔者,女生是無助的獵物,需要被保護,也要加強戒備這樣的刻板印象。在『禁止性騷擾』的海報及標語環繞下,女生什麼時候才能甩掉『弱者』的標籤?

這些標語除了單獨存在,也常跟禁止抽菸、防治登革熱等宣傳海報在同一個地方出現。如果我們用禁煙的心情來看待性騷擾,這兩者並存的現象是不是告訴我們,這裡不能性騷擾,可是在沒有貼上禁菸/禁止性騷擾標誌的地方,就可以抽菸/性騷擾? 請問,我們需要到處張貼『禁止殺人』、『禁止偷竊』,或是『禁止闖紅燈』的標語嗎? 在禁煙的場合抽煙是犯法,在沒有禁菸的場合,抽煙是個人的選擇。可是性騷擾在任何地點都不應該發生! 因為性騷擾是犯罪! 就像殺人、偷竊、闖紅燈一樣!

這些無不在的標語擺在一起,似乎表示我們把性騷擾的嚴重性輕估成癮君子吞雲吐霧的愜意,或是把性騷擾比做為傳染登革熱的蚊子。前一個是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後一個是為了生存而叮食動物血液的昆蟲,這兩件事不能跟性騷擾放在同一個高度來看。性騷擾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身體或精神的侵犯,是個違反法律、違反人身自由的罪行,不是按熄菸頭或是打打蚊子就可以解決的。

我想我們不經意的把這些海報到處任意張貼,反映出我們對性騷擾的理解不足或是輕浮的態度,不但沒有防治的功用,反而還加強了台灣社會對性及性別的刻板印象。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討論性別和性傾向



各位同學,
上次下課後, 有幾位同學留下來跟我提了他們的一些想法。
1.     有位同學覺得不只女生用男生的眼光來看女生,男生也非常注意女生是怎麼看男生的。高個子,寬肩膀,有男性氣概等都是女生擇偶的標準。所以男生不再是台灣社會的主導性別,男生也有壓力啊。女生也逐漸沒有這麼被壓迫了。所以如果一再的指責男生為性別的壓迫者是不公平的。
2.     我讚許他為男生說話的勇氣,也很高興他願意找我討論。我非常同意不少年輕的男生已經在思考他們的性別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什麼壞處。
3.     我要強調: 當我們內化商業化的大眾媒體或傳統觀念傳達的價值觀的時候,我們就跳不出以下思考的窠臼。
a.      男生是強者,所以要有雄性的威嚴和強壯的體格。
b.     女生要溫柔,才會得到男人疼愛。
c.      人類就只有強/弱之分,強比弱好。只不過我們期待男生比較強,女生比較弱。
d.     也許廣告或媒體現在比較注重女性消費者的需求,不過汽車展還是美女和名車的配合比較多,隱含的意思是男生還是主要買車的人,買了車以後,美女就會跟著來了。而且想想看,我們幫爸爸買刮鬍刀,領帶,幫媽媽買電鍋或是豆漿機。這兩種不同的消費取向值得我們思考。
4.     當我們的廣告設計人,媒體主管,政治人物都以男性居多時,他們如果不反省他們看世界的方式,他們對男性和女性的偏見和刻板印象就容易主導所有人的觀念。所以男人還是用男人的眼光看世界,女性也不知不覺的用男性的眼光看世界。
5.     我沒有這位同學這麼樂觀。我認為台灣的女生的處境仍然值得我們多多注意。這種性別的不平等不是一兩代的男生理解,女生加油就可以解決的。
a.      從理解到認同到實踐要花很長一段時間。而且是我們假設理解之後認同或改變會隨之而來。不過我們也知道有很多人即使理解但不會或不願改變。
b.     在我們的真實世界,年輕人沒辦法擺脫上一代,他們的上一代,上上一代流傳下來根深柢固的性別觀念。即使時代改變了,社會狀況改變了,觀念的改變很難做到。特別是現在的人,我發現大家是從對自己方便就好的角度來做決定。連明明是非法的事都明目張膽的做的年輕人(在人行道上騎機車,這件事情男女生都在做),我不太相信年輕人會為了維護他人權利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即使明明知道這件事不該做,只要自己方便,就可以做的人,在處理性別議題上也會是要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因為這樣對自己比較方便啊。男女生都一樣。只是在性別的議題上,男生的確在很多方面是既得利益者,不少男生也很享受當男生的權益。
c.      最新的2014年國民健康年報也提到: 在自然狀態下,男女出生性別比約在1.051.06之間,然重男輕女在亞洲社會是歷史久遠的普遍現象,許多國家有生男偏好與程度不一的性別失衡,而臺灣的出生性別比(新生兒男嬰對女嬰之比值)在2003年曾居全球第三名。雖然政府多次函令醫療院所不得從事性別篩選行為,惟近年國人生育數更形下降,許多人甚至希望「一舉得男」、在第一胎或第二胎就生到男生,因此出生性別比的長期趨勢,僅有微幅下降。20052010年間,國內的出生性別比大致維持在1.081.09,仍有出生性別比失衡現象,顯示社會上仍有部分民眾受傳宗接代、重男輕女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即使是現在年輕的爸爸媽媽在決定要不要生第二胎或第三胎時,性別就是個明顯的考量。國民健康年報的資料顯示第三胎的男女新生兒的比例高達1.111。想像一下,有多少女嬰在台灣被墮掉,而沒機會到這個世界來?
d.     國民健康年報網址: https://health99.hpa.gov.tw/media/public/pdf/21770.pdf

6.     另外一位同學跟我討論有關同性戀標籤帶來的影響。這跟我們討論到性傾向是否會改變的這個話題有關。這個討論讓我驚覺到: 到底誰有權利說誰是同性戀?
7.     首先,這位同學提醒我,在現在的台灣,被別人以為是同性戀的人承擔了很大的包袱。因為同性戀者極有可能被台灣年輕人視為變態或怪胎。在台灣,同性戀絕對不是個正面或是中性的描述,而是有貶低或是歧視意味的標籤。
8.     即使比較中性的男生都會被其他男性輕則取笑,重則霸凌,更何況是出櫃的男女同志。沒人願意忍受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個怪胎,更怕自己因此而被排擠或被欺負。在台灣校園,多少比較陰柔的男生常成為同學的眼中釘,找麻煩的對象?似乎只要被霸凌的一方是疑似同性戀,霸凌就是正當的。也沒多少人願意挺身而出,就是怕被懷疑自己也是同性戀。
9.     在這樣的氛圍裡,同性戀和雙性戀這些本來在我看來應該是簡單、中性的性傾向名稱變成複雜,負面的負擔。也就有可能讓人抗拒這些標籤。 更何況這些性傾向分類本來就不見得很確切代表廣大性傾向光譜上所有的可能。
10.  當我試著在班上跟大家討論同性戀和雙性戀的意思時,我以為這只不過是簡單的性傾向類別,我沒有期待同學會提出這些名稱後面可能的非常複雜的社會意涵。我從這次的討論中學到:
a.      我們其實沒有權力告訴別人他們是不是同性戀或是雙性戀,這個要讓當事人自己來決定。
b.     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深刻知識或經驗,隨意的分配標籤,會帶給他人很大的困擾。
11.  同學們,我們可以放棄我們對男生、女生或是同性戀的成見,一起尊重每一個人嗎? 謝謝你們聽我說。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訪問認真的學生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一位超級認真的學生準備以四年的時間完成特教系學業,修完輔系,還要拿到師資培訓課程的證書。一個學期修了30個學分! 我用他的故事來提醒學生讀書和玩樂不是互相排斥的。如果只會把讀書學習當成障礙,痛苦完成一關又一關,不只自己沒能享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以後當老師,也可能只會用同樣的方式來看待學生的學習。形成惡性循環。

今天我跟他談了一下。發現我錯怪他了。他告訴我他知道四年可能不夠,也不排斥以五年的時間完成學業。 不過他想挑戰自己,想要試試看四年認真努力,有沒有畢業的可能。他享受的樂趣是知道在密集的唸書過程中,今天的自己似乎比昨天的自己多了些變化, 變得更好了一點,他也享受讀書的過程。

不過他也承認,目前30個學分還是重了點,沒有足夠的時間完全預習。至於複習,作業,應該還可以勉強應付。

他也跟我保證,他自己相當清楚自己的個性還有做事的方法,所以他想挑戰自己的的能耐。這也是快樂的來源之一 - 突破自己的極限。 對他未來的學生,他一定先會從瞭解他們的學習方式開始,設計不同的教學和學習方法。不會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跟他一樣,以挑戰的方式來對待學習。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學生來信: 語言是平等的,我們是學生的倡議者

老師 您好:
之前上課的時候老師說的一些話影響我很深!
我從以前就知道人是平等的,無論種族、性別、國籍或其他因素
但上完老師的課我才發覺語言也是平等的!!!

以前的我雖然沒有明確的想法,但潛意識裡覺得語言也有階級之分
若是聽到朋友說英語、法語、德語說得很流利,就會覺得真厲害!
但反之,若他說的是越南語、印尼語等等,就不太會有這種感覺
甚至會有「你為什麼不學別的語言要學這個」的想法

在上了老師那堂課後我認真地思考過
語言真的是平等的! 沒有階級之分!
以前的觀念真是錯得很離譜

會想寫這封信告訴老師,是因為我在實習時遇到一位學生
她的媽媽是越南人,也曾在越南讀過一段時間的小學
所以能說中文也能說越南文
但她似乎沒什麼自信,對於自己的家庭背景很自卑

今天因為一些因素她在輔導室寫作業時,跟我聊天中談到這件事
她說:「老師我看不懂國字,因為我媽媽是越南人」
她說得很小聲,好像很怕其他人聽見,讓我覺得很心疼
於是我說:「真的嘛!!!我一直都想去越南玩耶!!!那你會不會說越南話?
她害羞地說:「我會說一點點,但是不太會寫」
我表現得超級驚喜並說:「你會說越南文!!好厲害!!!你比其他的同學會多一種語言耶!!!
她的眼睛瞬間亮了,在對話過程中感受到她的自信一點一點地建立起來
還開始教我怎麼說越南文(雖然我怎麼唸都念不好一直被她糾正,但她看起來很開心)
看到她心境上的轉變讓我好感動!

我想老師教給我「語言是平等的」這件事真的很重要
如果沒有從老師點出這件事,我也不會重新思考我替語言所設定的階級
更不會打破這些階級,平等地看待每一種語言

希望老師能在上課時繼續提出這樣的觀念(如果老師還沒打算轉換跑道的話)
因為這對我非常有幫助!對未來遇到的學生、家長也會是很大的力量!
如果有機會我希望我也能為學生們建立這樣的觀念
謝謝老師教給我這件事!

*(老師的回信)

謝謝你寫信給我。我看完了以後眼眶竟然有一點濕潤。感動有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你願意花時間跟我分享你的感想和感覺,真讓我非常感動。我目前完全沒有換跑道的打算,就是因為我要繼續等學生寄給我這樣的信。

第二的感動是你主動鼓勵學生,也讓她知道會越南話是優勢,不用為此自卑。讓她眼睛由黯淡轉為明亮。做老師的幸福時刻也不過如此。

Is it OK if I share your letter with my students?
Nothing is more effective then real-life experiences and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haring. 

*(學生回信)

我從老師這邊得到的是書本學不到的,很重要的觀念!
一定要將這份感謝與感動傳達給老師的!

老師如果需要分享的話當然沒問題!
希望有更多像之前的我一樣,潛意識裡認為某些語言也有階級之分的人
在聽到老師的分享後重新建構自己對語言的價值觀

在實習的時候感受到教學現場的各種疲憊、無奈及失望
但只要學生一點點的改變就足以讓我感動好久
本來已經打算走其他路,現在卻又開始重新思考了
好掙扎啊!!!!對教育真的又愛又恨
恨的是教育體制跟行政,愛的學生能因為我而獲得一些些力量
如果未來老師這個職業真的能專注在教學而不被行政所絆手絆腳
我想我應該會毫不遲疑地當起老師吧!

抱歉又打了這麼多,突然的有感而發
再次謝謝老師! 我也會盡我所能地到處跟學生、老師分享這個觀念的!
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像她一樣的孩子,對自己的出身及語言感到驕傲

*(老師回信)
謝謝你, 謝謝你。
你才剛到學校實習,就馬上看到了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體制和行政,也很幸運的(真的!)看到學生因你而改變。

我自己幾個外甥和外甥女在這樣的體制下對學習已經喪失興趣,也不覺得自己有能力學習。唯一讓他們念書或是繼續留在學校裡的原因是他們知道必須要畢業,快快脫離苦海。看到四個本來小時候開開心心跟我一起玩,讀書的孩子變成眼神冷漠,憤世嫉俗的青少年,覺得念書是可笑的,老師是可怕的,我很生氣! 也無奈!

很多家長認為的好老師竭盡所能讓學生彼此競爭,看誰考試分數高。我們大多沒想到這樣短視近利的教育方式不是把學生壓成扁扁的,膽怯,卑微的小人,就是自大,以為成績好,考上第一志願,就可以大大方方歧視別人的小人。因為很多老師是這個體制的勝利者,他們用以前自己成功的經驗重複用在學生身上。並不覺得有問題。

我們小小的一個關注的眼神,輕輕的一聲讚美,常常給學生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 我們的學生就不會被我們的教育體制壓榨或犧牲掉。我看過你上課, 你都做到了! 我相信你也會繼續下去,最勇敢的人就是知道體制有問題,不因為自己目前沒有辦法改變體制而退縮,而是你相信,即使在這麼糟糕的環境下,你還是可以依你對教育的想法和做法來教學生,也看到學生的改變。

你們學校有熱情的老師嗎? 趕快去認識他! 一個人覺得無力的時候,另外一個人的支持或分享會讓你的力氣回來! 歡迎你常常給我寫信!